咨询热线 

400-123-4567

主页 > 案例中心 > 合作案例

红土地上的“双向奔赴”
日期:2024年08月29日    来源:网络

  江淮秋雨落红山,井冈革命育英才。江西省吉安市是革命摇篮井冈山的所在地,如今在这片红土地上,一所职业院校与一家科技公司正进行着一场校企合作的“双向奔赴”,目的是为当地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英才”。校企共建“厂中校”使企业大门与学校校门“对接”,企业图纸与学校黑板“同屏”,企业升级与学校发展“共振”。

  还没等闹钟打破江西省吉安市木林森实业有限公司宿舍区的静谧,袁雪梅就已经穿戴整齐下楼了。在园区食堂吃过早饭后,她就开始带着工人调试生产设备,精神饱满地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我们学院建在园区里,年初我就和公司签了就业协议,月薪6000元,年底还有奖金……”袁雪梅是吉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吉安职院”)2023届毕业生,如今工作的厂房就是她曾经上课的学院教学楼。这所极具特色的“厂中校”就是吉安职院木林森特色产业学院。

  近年来,吉安职院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创新路径,与吉安市木林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有效满足了学生、企业、学校三方核心诉求,互利共赢,实现了资源的整合。

  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往往会遇到学生身份转换与生产安排脱节的问题,对此吉安职院有一套“妙招”。“将学生的课堂直接设在生产车间,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这样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不仅缩短了企业用工培训的时间,还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节约用工成本。同时,校方也能实现更好地培育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木林森实业有限公司肖伍军介绍道。

  校企合作,首先要绘制好一张高质量发展的设计图。在合作建设“厂中校”的初始阶段,吉安职院与木林森公司不断打磨从顶层设计到底层运行的“图纸”,力求将双方资源用在“刀刃”上,并使各方资产“有路可回”。在与木林森公司的合作中,吉安职院探索了混合运营机制在校企合作办学中的新路径:一方面把校区搬进企业园区校企共同办学,实现了校门与厂门的“互通”;另一方面解决了校企深度合作所有制障碍的问题,在产权定位、收益分配、运行机制和管理架构等方面都制定了全面的规章制度。

  在产权配置上,企业负责教学楼、实训楼、办公楼、宿舍、食堂等用地用房及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校方负责招生计划落实,生均经费保障,常驻师资团队组建,基础性实训设备、实训耗材等购买。在收益分配上,确定了“谁供给谁受益”的原则,如宿舍由企业建设,住宿费归企业收益;其余收益则投入办学发展。在运行机制上,重大事项由学校党委与企业董事会协商决策,双方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调控利益分歧。在管理架构上,学校常驻管理团队,派出院长、党支部书记等领导干部负责教学、学工、党建、招生、财务等;企业常驻管理团队,派出2人担任副院长负责实训、企业教师管理及后勤保障等,由院长全权负责处理学院的日常管理工作。

  现代学徒制为学生的技能提升与企业的生产发展都按下了“快进键”。在教学中,学院管理团队谋划了“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构建了对接产业前沿的项目化教学体系,将企业的“岗位说明书”“操作说明书”转化为实训实操的教材,校企联合制定课程标准、开发校企双元教材4本,帮助学生精准对接生产原理与操作流程,保证所学即所用。同时,学校提供公共课与专业基础课专任教师,企业提供生产性实训教师、车间师傅,学生与企业导师互选师傅与学徒,通过积分式自选课程学习模块展开学徒制学习。

  学院在教学上打造实战实训的校企课程,依托基础式、生产性、实战化的实训课程重构“三阶段递进式”校企实训课程,帮助学生实现“从学生到实习生再到员工”的身份转变。在基础性实训课程教学阶段,校方课程以专业基础课为主,企业课程以认知实习、企业文化为主。基础性实训室用于基本原理、工艺、技术及各种基础技能训练,学生在基础实训室暂未接触完整的生产过程,只学习生产过程的各个子模块,帮助学生逐步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向实践应用方向有效转化。而到了生产性实训课程教学阶段,校方课程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企业课程以产品基础、生产工艺为主。学生在生产性实训室,按照实训模块在高度还原的生产实训室真实模拟相关实用技术技能、岗位工艺流程,学生先在企业师傅教授下完成实践任务,解决“做会”的问题;然后在学校教师教授下系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弄懂”的问题,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在最终的实战性实训课程教学阶段,企业安排有经验的师傅带领学生走进真实的生产车间,在真实的生产加工任务中让学生按照实际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操作。学生实实在在成为企业员工,在真实岗位上得到最有针对性的职业训练和真正的工作体验。

  校企师资“旋转门”的建立,打通了学校教师专业教学与企业教师实践教学的壁垒,不仅使学生的实训实践提质增效,也为企业生产带来了新生动力。

  “学院的秋季运动会、迎新晚会等活动,都是在公司里和员工一起举办的。”木林森学院学生宋若瑜非常喜欢这种氛围。为解决毕业生就业留企率和忠诚度不高的问题,木林森学院想方设法在职校与企业间构建文化育人合力,促使大学文化和企业文化良性互动,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融入企业团队和企业文化,提高学生的企业归属感、文化认同感,使学生与企业“同心同频”。

  文化育人的“同心圆”如何绘?吉安职院木林森学院有四样“法宝”。首先是加强专业认同。学校本部所有活动进入企业同步开展,通过场所布置、自媒体平台等使学生快速融入企业生产生活,加强工学结合理念以及职场文化的浸染引导。其次是提高薪资待遇,引进企业晋升考核管理文化,按评级发放学生助学奖励,毕业生就业工龄从入学时计算,实习期购买社保,分5年返还学费,工作满2年即可享受成本价购房的福利。再次是明晰职业规划,宣讲优秀校友和企业员工成功事例,形成榜样效应,在耳濡目染中让学生拓展职业视野,知晓行业动态,追求职业发展。最后是增强学生对企业的归属感,通过学校教育体系和企业培训体系的融合,打通学生与员工的界限,打造校企书院制文化,让学生与企业员工汇聚一处开展咖啡休闲、学习交流、游戏健身、运动会、联欢会等活动,在技能比武大赛中同场竞技。大学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相互交融,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不仅有助于学生技术技能的提升,还关注学生人际关系、道德修养、领导力等方面的培养。

  2021年,吉安职院混合所有制“厂中校”案例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2022年又被评为江西省教育改革创新十佳案例。

  “混合所有制‘厂中校’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在这片红土地上创造的一场‘双向奔赴’。未来,木林森学院将不断在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适应性上‘下功夫’,为推进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贡献‘吉职力量’。”展望未来,学院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