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123-4567

主页 > 案例中心 > 合作案例

沙坪坝区家校共育优秀案例特别报道|凝心聚力促成长家校合力育英才
日期:2024年08月25日    来源:网络

  学校与家庭是担负儿童青少年教育的两个法定责任主体,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形成合作共育的格局,是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根本保障,也是我国教育的基本理念。

  一直以来,沙坪坝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基础教育高地建设,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

  随着2016年9月1日《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正式实施,沙坪坝区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广泛创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共育形式,充分发挥家校共育在孩子成长中的奠基作用,并以“固本铸魂,整体育人”的精神为根本,遵循“家庭尽责、学校指导、社会参与、政府推进”的原则,在全区开展各项活动,营造出浓厚的家校共育氛围,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本届“京津沪渝”四城区教育研讨会召开之际,《新家长报》特别策划沙坪坝区“凝心聚力促成长 家校合力育英才”特别报道,全面发掘区域内各学校优秀家校共育案例,深度解析沙坪坝区家校共育育人成果和成功经验。

  为进一步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提升家校共育水平,近年来,凤凰实验学校结合沙坪坝区“固本铸魂、整体育人”的德育理念以及学校实际,大力开展“孝雅”德育活动,通过“大家访”行动,联动家校、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家校共育实践经验。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奠基工程。作为一所乡镇学校,凤凰实验学校的学生中,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特殊儿童占比大,家长多为青壮年劳动力,忙于打工,和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很少,隔代养育情况多,教育观念陈旧或不重视子女教育,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困难重重。

  如何扭转这一现象,实现“幸福教育”愿景,让家校联动共育,让学子茁壮成长?

  校长贺礼向记者介绍,学校在沙坪坝区“固本铸魂、整体育人”的德育理念指导下,大力开展“孝雅”德育活动,以期提高农村学生道德素养,培育出“孝顺之德、感恩之心”“举止文雅、谈吐儒雅”的学生,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但这样的美好愿景,需要家庭与社会的鼎力支持才能达成。”贺礼说。

  秉承“为孩子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初衷,学校自2015年7月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大家访”党员教师志愿服务制度。教师全员参加,志愿小队负责人组织,对学生进行上门家访。目前为止,志愿者参与率100%,家访学生6500余人次,个案记录6500余份,涉及困难家庭50余家,资助困难学生500余人次,支出慰问金数十万元。

  如何让家访不停留在表面形式,而是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难题?这是凤凰实验学校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他们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方法是:精准帮扶,帮助贫困学生、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解决其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难题;精致送教,关爱无法到校正常参与学习的特殊儿童。老师们对家访都有着清晰的认知:必须全心全意投入,及时发现问题,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扎实的理论知识,对家长和孩子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

  与此同时,学校还为每位学生制定了“孝雅”成长手册。袁成灯老师向记者介绍,成长手册中记录的内容包括教师及家长对学生的观察记录,学生的作品、照片、日记,以及各种反馈信息。“我们把3年来学生填写后有家长和教师点评的成长记录串联起来后,就能看到学生成长过程,也有利于老师发现学生成长中的家庭教育问题,并进行处理。”

  在学校教学和家访过程中,发生了众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跟随外来务工的父母而转学入校的刘勇,又因父母要随工厂搬迁离开,而面临独自生活和学习的窘境。细心的班主任及时发现了这一情况,便常常承担起照顾刘勇生活起居的责任,给他补习基础知识,帮助他融入集体,让孩子幼小的心灵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在贵州大山中长大的陶义春,羞涩而胆怯,不敢主动和老师、同学交流。班主任老师与家长无数次的交流、沟通,甚至利用休息时间来到陶家帮做家务、辅导作业,让她开启了心锁,融入到了和睦而温馨的班集体……

  教师每一次家访,便是架起了一座学校与家庭的连心桥。通过家访,家长的教育观念得到转变,家庭与学校的情感得到升华。老师们的点滴付出凝聚成了家校合力,提高了教育实效,老百姓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提高。

  受到群众一致好评,有着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大家访”活动,其实是在凤凰实验学校以“幸福教育”为学校特色,以“孝雅”为德育之根本,勾勒出的三大活动主线之一。另有“大拉练”“大展示”两大活动,也为学校形成家校社教育合力提供了强大助力。

  定期开展的“大拉练”活动,行程10余公里,磨练师生意志,并发动家长志愿者参与,提升了家长与社会对学校的知晓率和认可度;每学期的“大展示”活动,通过“幸福文化艺体节”“班级幸福秀”“幸福小分队志愿者”活动,给每个孩子展示机会,人人有舞台,个个有收获,实现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此外,学校还利用每周四下午,引进社区优秀资源,实行自主选课走班制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特长,培养审美情趣,凸显乡村少年宫品牌,实现城镇化进程中优秀传统文化、民间技艺的传承与延续。

  同时,学校还借“大家访”“大拉练”向家长和群众宣传法律基础知识。家校社合力,让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零犯罪示范学校、重庆市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乡村少年宫工作评比特等奖(连续四年)、沙坪坝区教育教学综合质量一等奖、沙坪坝区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沙坪坝区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先进集体、沙坪坝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沙坪坝区禁毒教育宣传先进集体等荣誉。

  家校社共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同心协力、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校长贺礼表示,今后,学校将遵循新时代德育要求: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一如既往实践“幸福教育”,在家校共育上持续发力,深化精准帮扶,解决实际问题,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式,以及学校与老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关爱之情带到每个家庭,积极构建幸福管理、幸福德育、幸福课堂体系,把学校建设成为家长满意、学生喜爱、社会赞誉的幸福校园。

  2017年1月,重庆大学城人民小学建校十周年之际,学校的家长学校也正式成立。三年时间过去,在学校“小主人摇篮,现代化教育”办学理念的积极引导和家长学校的努力运作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参与其中,成为了学校日常工作与管理不可或缺的得力帮手。

  冬晨,清冷,大学城人民小学校门外公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而在上学时间准时出现在公路两旁进行交通疏导的“黄背心”,则给孩子和家长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这些身穿统一醒目黄色背心的家长志愿者,是由该校家长学校义工部组织的。全校的家长以班级为单位,轮班值周。三年的时间里,家长们协调各自工作、克服困难,风雨无阻地出现在岗位上,只为守护孩子们上学、放学路上“最后100米”的安全。

  “我为孩子站一天,别人为我守6年。”家长学校义工部部长刘丽丽说,“想到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被人悉心守护着,家长们的参与度就越来越高,都想为学校、为孩子作点力所能及的事。”

  家长义工们的付出与贡献,是大学城人民小学家长学校全面参与学校工作的一个缩影。据家长学校校长伍彬介绍,自家长学校成立以来,主要成员已多次前往市内多所家校共育优秀学校进行考察、学习,并从中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本校的工作制度:义工部主要承担服务性工作,安全保障是重中之重;膳食部抽查校园食品安全,并通过“陪餐助理”及时收集意见,针对孩子的不同年龄、口味等给出菜品搭配意见;学习部为“消除家长的焦虑”而努力,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使其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同时学会自省;宣传部则承担着上传下达的桥梁作用,负责各类信息、问题的及时反馈与应急处理,努力促成家长与学校理念统一、相互配合,同时承担部分学校课余课程,夏令营、冬令营等社会实践课程的筛选与引进,减少家长们的选课负担……

  家长们积极参与并全面渗透到了学校的各项管理与工作之中,成为了学校工作的得力帮手。

  说起“小区共读”,人们更多联想到的是“社区书屋、全民阅读”的理念。不过大学城人民小学的“小区共读”则有另一层含义——孩子共读,家长互学互助。

  提出“小区共读”的是学校四年级3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周娅。“最先提出的原因是为了‘灭火’。”周娅说,3年前刚接到这个班时,因为个别学生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家长之间的不理解和抵触,甚至还出现家长“相互”等现象,严重影响班级的正常教学。

  “艰难地走过了一年级,不能让事态继续发展下去。”为了“灭火”,周娅经过对学生家庭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并结合“大语文时代”对学生阅读的要求,创造性地提出了“小区共读”的概念:每周一至二次,由班级里住同一小区或临近小区的家庭轮流举办读书会,家长孩子齐聚一堂分享读书心得。同时,周娅也根据孩子在不同年级的阅读需求,在阅读书目、主题、目的、总结等方面,对“共读”进行专业指导。

  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多,家长之间的沟通逐步加深,周娅发现,此前出现的矛盾与问题慢慢化解了,而这其中离不开“理解”二字。“‘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当家长们在接触中看到对方的难处与不易,自然会产生共情心理,甚至还会发挥自身专长来帮助对方解决实际难题。”周娅说。随着“小区共读”的开展,孩子乐于阅读、家长互学互助,特别是家长们学会了自省,出现问题会先从自家孩子或自身找问题,这样的氛围让她感到非常欣慰。

  如今“小区共读”已经从班级走向了年级,家庭互助模式与良好的阅读氛围还将在全校进一步推广和提升。

  大学城人民小学所在的片区,有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医药高专等多所高校聚集于此。“许多高校教职人员的孩子就在本校就读,是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学校副校长谢谚向记者介绍,充分借助区域资源,学校将1000多个家长的资源整合起来,让家长走进学校,让孩子走入社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新教育。

  “大师课堂”是由家长代表发挥各自所长带来的精彩分享,也为孩子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让他们为父母感到自豪。“社会实践”则是整合家长资源,带孩子们走进大学图书馆、医院配药间、动物检疫所等相关场所或工作岗位,让孩子们走向社会、体验社会、感受社会。与此同时,各高校也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协助学校维护校运会现场秩序,组织重庆医药高专的眼视光技术专业力量,帮助学校完成全校学生的视力筛查与眼保健工作等。大学城人民小学也成为了大学生们开展公益活动、进行社会实践的摇篮,实现了小学“牵手”大学与社会,互促互进。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从来都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合伙人’‘左右手’的关系。”“ 家长学校就是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润滑剂。”……面对家长们的评价与肯定,大学城人民小学校长犹明才表示,“开门办学,一大目的就是为了让家长了解学校工作,进而达到相互理解与尊重。家长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力量,对于孩子的个性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只有让学校与家庭成为伙伴,形成共情、共识,让家长能够为学校课程服务,做到共创、共响,才能真正实现家校合力提高育人水平,为孩子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孩子的教育,需要全方位的协作,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近年来,新桥小学高度重视家校共育工作,立足“让每颗心都快乐,让每颗星都放彩”的教育追求,通过创构“五心德育”课程体系,从培育中国心、建立责任心、锻造自信心、传递仁爱心、呵护童真心入手,推动家校共育由简单参与走向深度合作,形成了家校社“三位一体”育人体系。

  “通过‘培育中国心’这样的课程,孩子们了解了革命先辈的奉献和牺牲精神,激发了孩子爱国爱家乡的热情,感恩意识也显著增强!”三年级2班学生虞小悦的妈妈坦言,新桥小学一直非常注重爱国主义教育,每当遇到中国传统节日时,都会组织相关活动,向学生普及中化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并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了孩子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从让孩子知道自‘炎黄子孙’的含义,到教孩子认识国家版图,再到组织国旗下的讲话、主题队会、诵读经典,中国心在学生的心里扎根,让我们做家长的也备受鼓舞。”

  “‘五心德育’的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通过培育中国心,用民族文化育心,用传统文化立德,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桥小学副校长刘韬告诉记者,学校从2006年就开始进行“五心德育”课程的实践探索,“植根润心,五心育德——中队实践活动”还成功评选为2019年沙坪坝区精品校本课程,学校对学生进行主题化、系列化的行为习惯培育,积淀固化良好行为,使其成为人生的一种优秀品质。

  “我觉得最贴心的就是老师为我们新生家长上拼音课,教我们正确的字母发音、音节拼读方法、音节声调、拼音易错点和难点的知识学习等,真是解决了我们家长的燃眉之急。”

  拼音是小学低年级的入门课程,是识字认读的基础,关系到孩子的阅读写话、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等方面。为了让家长帮助孩子巩固拼音基础,解决学习上的后顾之忧,新桥小学老师一直利用开学第一周的课余时间开设“家长拼音学校”,帮家长纠音正音。

  “根据家长的建议,我们学校为孩子在一周之内更换了保温餐盒,保证每天午餐时孩子吃到的饭都是热的,打消了家长的顾虑。”刘校长告诉记者,在每年度的“家长开放日”,学生家长走进校园,从课堂到食堂,深度观察体验孩子的生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为学校提建议,促进家校共育深度合作,为孩子的学习成长助力。

  “学校的‘五心德育’包括孩子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方面面,孩子在这里学习成长,我们家长很放心!”“我们孩子入校的时候害羞得不得了,现在到哪里都大大方方的,前段时间还参加了学校的演讲比赛,真是学校培养了她的自信心!”“孩子班主任要求我们深度参与亲子共读,从阅读主题、阅读策略、阅读鼓励等多方面都给予了专业指导,坚持下来后,我实实在在看到了女儿的变化……”新桥小学家校共育的成果赢得了家长们的一片赞誉。

  学校如何创建和谐家校关系?刘校长告诉记者,首先是家长志愿服务中心,这些家长志愿者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活力,搭建起了家校共育“彩虹桥”;其次是每学期的家访,班主任细心分析每个孩子的问题,一一与家长交流沟通,最终达成教育方法与教育方向的共识;“电梯安全知识你我他”“我要长高”“新桥礼仪大课堂”,这些“家长课堂”,让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新知,创建和谐家校关系,陪孩子度过最美的童年。此外,各行各业具有专业背景知识的家长走进课堂,形成了强大的“家校合力”,也为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了思路。

  这些家校组合拳,不仅促进了家校之间的和谐关系,更让家长实实在在参与共育,从而将孩子培养成具有中国心、责任心、自信心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未来,新桥小学家校共育工作还将进一步增强系统化、科学化,走出一条独特的“新桥道路”,争取家校共育工作再上新的台阶,成为沙区教育行业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